我的2014, 15以及16

三年不写总结的是怎样一种感觉?

也没有什么。上一次总结以后,到了第一个年中总结的时候,大概是觉得刚刚工作,也没有啥好写的。也许是觉得北京户口还没有到手,在那个敏感的时候写点啥会不会就没有户口了。

有了第一次总结跳票,后面的跳票也就轻松了,在这个期间,我还是维护着这个博客的服务器和域名。只是,我的总结,变成了朋友圈里头的照片和只言片语,也没有那些敏感的东西了。

拖延了三年的总结怎么写呢?

回家

周围的同事纷纷开始订春节回家的票,本来不大倾向回家过年的领导和我,在认真权衡了一下利弊以后,还是订了往返长沙的联程机票:两个人才1200刀,也就比从北京往返的机票贵一点点;来回都是15个小时左右,跟当年我第一次去北京的特快时间差不多。

一切和预想的都差不多:微信视频跟在国内一样好用,除了偶尔的延时卡顿;这边中餐馆是少,但是自己做菜,什么原料都能在中超买到;想要回家,机票价格和往返时间都没有那么贵(长)。只是,到了过年的时候,你还是不愿意冒险,让第一次不和家人一起过年和第一个异国他乡的春节重叠。

告别北京

从小到大,我似乎并不会因为念旧而舍不得告别,相反,心里头总是向往去到更远更大的世界。从奶奶家的小山村到爸妈工作的乡镇我就开心得不得了;从乡下搬到县城我也适应得很快;到北京读书更是让成年的我更加适应那个气候干燥,冬天有暖气的城市;当转岗到西雅图的机会来的时候,我也欣然抓住,就像刚工作时的计划一样——升SDE2,趁着还有Transfer的念头

告别北京的时候,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矫情,尽管请了三周的假回国,在北京呆的时间却不多。离开北京的前一天领导和我终于去了奥林匹克公园的钉子塔,那天的天气也特别给力,蓝天上点缀大的小的白色的云,没有雾霾。我和领导在塔的北边,东边,南边,西边都拍了好多照片,还和有蓝天的北京亲切合了影——第二天的天气就没那么棒了,飞机起飞的时候,还是没法看到一个清澈的北京城。

晚上是提前准备好的聚会,大学的那群家伙都到了(除了CFO放我鸽子),研究生盆友也捧了场,(前)同事小伙伴也来了,领导的盆友和前同事也来了。大家伙一起吃饭、喝酒、相互祝福——因为第二天要赶飞机,这次没有喝醉。

因为也算是结婚的答谢宴,大家伙给了一堆现金红包,心想带着一堆人民币现金在米国也没啥用,第二天在机场换一千多美金(柜台就一千多美金)——机场汇率是6.85,现在想想,也还算是赚到了。

结婚

是的,2016年,我终于办了婚礼——算是正式地结婚了。婚礼的日期在年初就大概定下来了,因为我转岗的事情在一起,还真的不太好安排。后来干脆决定先7月我一个人去西雅图,10月在回国在原来定下来时间举办婚礼。

我老是跟领导开玩笑,说以前我想象的婚礼可隆重呢——我要包飞机、包酒店,把乡里乡亲、朋友同学都接过来,然后婚礼现场超级豪华,摆他百来桌,来个著名主持人,所有人都羡慕得不行。

不过最后婚礼和我少年时的设想不太一样——我们连续办了两场婚礼,前几天就开始忙得不行,到了第二场结束都累得像狗——同学朋友没来几个,不过我的死党和领导的闺蜜还是大驾光临——可惜婚礼是个劳神费力的过程,也都没有跟他们多打上几句招呼。

婚礼和设象的不一样,领导老妹精心制作的视频让领导把妆都哭化了,岳父眼泪在镜框后头打转、岳母更是抱着领导一起哭,婚礼以后,我和领导都多了一个爸爸妈妈。

求婚

其实早在婚礼前一年,我和领导就在北京领了红本本,那是2015年的感恩节,从此以后多了一个庆祝感恩节的理由。

领证的日期是早些定下来的,本来想着双11和CC他们一起领,不过后来由于我妈对光棍这个词的反对没有安排到当天。领证的前几周,跑椭圆机减肥的我突然觉得,就算是在一起八九年,也不能想这样让人家姑娘跟你领证了——于是我决定,求婚。

就这样,拖延了那么久以后,我开始执行我的求婚,先是用另外一个手机和手机号注册了微信(我另外一个手机真的没有别的什么功能),加了几个盆友开始密谋求婚的计划。一开始想了各种充满惊喜的方案,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用最朴素的方法——在自己家求——过程就是约领导出去吃饭,盆友们进屋布置,让领导先回家,放视频,出现,跪下。

于是两周,我开始以加班的名义在公司制作求婚的视频——在一起那么多年的素材还真不是盖的,我们oncall的时候还真的就是每天晚上很晚回家,所以领导到最后也没有一丝怀疑;前段时间开始折腾创业的伟哥,被我作为当技术顾问的理由利用起来,掩护我周末独自外出挑选钻戒——也是求婚当天让领导先一个人回去的理由。

最后的效果和预想的差不多,只是我像个傻子一样录了像却用的是静音模式——到今天我都忘了我当时求婚说的什么,只是看着求婚的默片里头——领导先是不知所措找着那个傻小子,然后自己也哭得像个傻姑娘。虽然默片里头啥声音也没有,我爱你三个字,是听得到的。

求婚视频的最后,是好几年前还在读大学的时候,我去厦门,在KTV里和领导K歌录下来的,当时唱的歌是——《今天你要嫁给我》——生活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给出预言——预言几年以后我和领导的终成正果,还有 DT in the house.

DT in the house

几年下来,虽然我没有年中总结记录,但是不光是国内,就连整个世界,都向着越来越保守的方向走过去了。来米国之前,国内各个新闻客户端头版头条已经让我觉得有些魔幻,但是我后来认识的那些刚毕业的米国同事一样,我是不相信川普能最后竞选成功的。

所以,当那天晚上看着电视直播,慢慢意识到米国后四年将由一个鼓吹保守主义、甚至是民族主义的celebrity(我能想到的中性词)领导时,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像一层慢慢笼罩的迷雾,让我觉得现实实在是太过于魔幻。

当然也有人弹冠相庆,国人当时还有觉得川普会 务实地 改善中美关系的;也有华人现实地庆幸于可以减税,以及不用担心自己孩子的上名校机会被其他少数族裔挤压。整个竞选期间,无论是米国租飞机给川普打广告的华人,还是国内为川普摇旗呐喊的知乎大V,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个异类,算是沦为了知乎上被嘲笑的精神白左。

整个2016,从英国脱欧到川普当选,整个世界仿佛在一年里头,消亡了二战以后对政治仅存的罗曼蒂克的幻想。2016结束的时候,我听到了最多的对过去一年的抱怨和诅咒。谁知道2017会怎样,米国川普真的就要上台,国内又迎来下一个五年,世界还能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吗?

工作

抱歉本来年中总结聊的东西乱入,回到年终总结的节奏。

2014~2016,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头三年。遗憾的是除了留在公司里头的一堆文档,我没有为自己好好记录这三年。大学有这个半荒废的博客和与领导的短信,高中有我的周记本,再之前也有和同学的书信和自己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。

刚刚工作的时候还真的是踌躇满志,对任何东西都充满热情,然后很快热情就被现实浇灭。再后来,我还真的迷茫过好一段时间,觉得自己和原来的计划渐行渐远了。于是就有了个内部换组的机会(还是原来的大组,换个经理,换个项目),我也没有怎么犹豫,选择了换组。

后来的发展证明我的选择还是正确的,如果这个选择教会了什么的话,大概就是:

  • 如果现实让你觉得被困住,那就积极寻求改变;
  • 刚工作的时候,从一个简单具体一些的系统入手,还是更适合发展一些。

工作半年后的换组,让我有机会在15年4月,第一次出国到欧洲上线项目(顺便利用周末和假期去好几个城市晃悠了一圈)。虽然项目工作量并不大,但是上线以后的反馈也算是不错,于是到了第二年的半年考核的时候,没有抱啥希望的我居然升了SDE2。

本来升职对于我,就是涨一下职称,可以有更多机会申请米国的岗位,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待遇也上涨不少,加上领导也换了工作、升职加薪,突然觉得留在北京混下去也未尝不可。所以到真的有机会转岗到西雅图的时候,我还真的小小的犹豫了一下。

真正操作转岗的时候,一切不像想象那么顺利,也没有那么多坎坷。本来,我在当时的组的工作,刚刚开始让我开始有种驾轻就熟的感觉,自己也有热情继续贡献下去,所以也没有想着特别早转岗去米国。但是,后来两件事加速了我来西雅图的决定——一是由于刚刚升职,第二年年终绩效的不尽于人意;二是我们当时经理的离职。

回头看看我在北京两年多的工作经历,除了工作上的成长,也很感激我遇到的那些同事:有我的学长,后来还有我的学弟学妹,还有那些已经成为前同事的小伙伴。我还是觉得很幸运,虽然外企在国内有养老院的名声,我却是跟一群真正有激情的年纪相仿的伙伴们一起。因为有这些像伙伴的同事们,工作让你觉得操蛋的时候,你还有一个人可以说,“Dude, what the fuck~”

到了西雅图以后,我又算是回到了一开始工作的那个系统上,不过这次,我更有准备了——少年,再燃烧一些热情吧!

房子,车子

请问,一个米国人,一个中国人,他们有足够的钱,付房子的首付或者是买台车,请问他们的选择是?

这个问题其实不成立,因为在中国房子的首付已经比买车贵多了。而在米国,年轻人根本不会存钱好吧…

回到我身上,我在15年这一年和领导合伙在家里买了套房,就算是家乡,首付还是让父母出了大头(啊,现实,还是跟我当初的预期不一样)。说来也有趣,刚开始想要在家里买房的时候,我还没有升职加薪,要是早点知道,或许就在北京买了,那样,或许就不会来西雅图了。

还好当时买房选的精修房,所以交房后也没有费太大劲就搬进去做了婚房,房子是我来西雅图以后才交房进家具的,多亏了领导,在国内奋斗,让我享受了拎包入住。可惜交房以后,我也就回国住了两周。还好,不到一个月后又要回“家”了。

至于买车,则是由于米国不发达的公共交通逼迫的——其实,来米国前几个月,我就开始疯狂地上各种论坛,上Youtube看各种评测视频。最后,看来看去,还是lease了我最开始关注的那款——一辆我第一次买汽车杂志就向往的车。

刚刚买(lease也算是一种买吧)车的时候,不敢听广播、放音乐,上车就紧张得不行,油门也是一张一弛,领导第一次坐我的车回家,只有一个感受——想吐;而我呢,则是非常庆幸开到家了。现在买车两个多月了,已经跑了1k多个miles,终于敢在雨夜的高速上奔驰,也能在车上放音乐了。

至于在米国买不买房,什么时候买房,还在和领导热烈观望中。

2017

这三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没有记录,再看2013年的那些目标:

  • 接爸妈和奶奶来北京 – 本来都买好火车票准备出发了,爸爸突然重感冒还住院了,计划最后泡汤,还是没有接奶奶去长城,不过奶奶听说我来米国以后,有了来米国看“华兴屯”州的新计划 – 还是希望能早点在这边安顿好把爸妈和奶奶接过来玩。
  • 陪领导去国外旅游 – 15年时自己一个人跑去欧洲给护照盖了个戳,领导护照的戳还是来米国盖的 – 中间也去了趟香港和台湾,不过政治正确的说法这个最多只能算“海外”。
  • 去电影资料馆看电影 – 诶,遗憾的是,直到我离开北京也没有去成 – 不过我也看过香港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的参展影片,算是抵消这种遗憾了吧。
  • 换iPhone 6 – iPhone 7 都出来了,我还是用Oneplus 2 – 其实中间用过一段时间iPhone 5,后来被弄丢iPhone 6的领导拿去用,但是领导把那个换过两次电池的iPhone 5也丢了。
  • 读书 – 不及格 – 最近买了两本书,都没有读完,技术书就不指望了。
  • 减肥 – 呵呵 – 希望自己能够坚持锻炼(我来美国以后居然开始打篮球了,冬天就乒乓球),少吃点,身体健康就行,能多换点肥肉成肌肉。
  • 升职,transfer – 唯一都实现了的 – 因为我3年才写这个总结。

刚刚过去的2016,有亲人因为健康原因突然离去,父母这一辈都在慢慢老去,奶奶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了,家里人的健康是最大的心愿了。还有老哥和嫂子结婚这么多年,终于要生下一对双胞胎宝宝了,希望宝宝们健康出生,茁壮成长。

至于我和领导,首先希望领导的SSN和EAD都早点下来,读书也好,工作也好,待在家里也好;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领导去个加拿大也好,阿拉斯加也好,加州也好,东海岸也好,黄石也很好;至于升职加薪,SDE3门槛就更高了,但也希望能够早日实现;什么?米国买房,米国生娃?– 这些,顺其自然就好。

Comments